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
7月中旬,湖南常德多所中学向新生寄送高中录取通知书,家长拆封后发现其中夹带了“精茂眼镜”的广告宣传单,家长问及广告宣传单为何会混入录取通知书时,精茂眼镜店工作人员回应:“那我怎么知道呢,我又不是你老师。”此事引发舆论关注,家长认为这种行为会造成不良影响。
家长收到的录取通知书中夹带商业广告的图片
石门县教育局7月21日深夜发布情况通报称:经核查,我县各高中学校在制作密封录取通知书时均没有放入任何宣传单。各初中学校中,仅有一所镇中在发放录取通知书时,向34名学生在密封的录取通知书之外,同步发放了某眼镜店优惠宣传单。我局已约谈该校负责同志,并将依纪依规进行处理。同时要求全县各校今后加强管理,严格遵规办事,坚决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。(据7月22日新京报)
录取通知书是学生寒窗苦读、努力奋斗的勋章,是迈向新学段的通行证,承载着家庭的期盼与教育的庄严。在录取通知书中夹带商业广告,任谁看了都会觉得刺眼。家长们的反感不难理解,这不仅是对孩子成长仪式感的惊扰,更透着一股子“草台班子”的轻慢之感。
教育本应是纯粹的净土,却如此轻易地被商业利益染指,令人心生警惕。录取通知书一般是由学校寄出,为什么会夹带广告,是不是存在公权力被滥用的情况?如果不及时掐灭这种苗头,谁能保证“搭车”的广告不是打擦边球?会不会暗藏虚假宣传?一旦学生或家长轻信了虚假广告,钱财和合法权益可能受到侵害,对教育体系的信任也会被破坏。
教育部明确规定,严禁高校、邮政企业在录取通知书邮件内夹寄、夹带与新生报到无关的商业广告等宣传材料。高中录取通知书面对的是未成年学生,更应该在商业宣传方面从严审慎管理。规定如此清晰,却仍有人顶风作案,实在不该。
涉事眼镜店工作人员的反应也令人费解,既然想方设法蹭着录取通知书塞宣传单,面对家长询问,却又表现得傲慢冷漠。如此态度,无疑是反向宣传,自毁招牌。这样的店铺,学校竟然还愿意帮忙宣传,宁愿违反规定也要夹带私货,背后是否存在私相授受、利益输送?调查不能止于一次约谈,要有实打实的处理结果。
往录取通知书塞商业广告的行为,一直饱受诟病,却屡禁不止。究其原因,还是一些商家和学校把钱看得比节操重,把学生当成潜在客户,将入学视为促销良机。商家想借此扩大市场,学校或许想从中获利,双方一拍即合,却全然不顾学生、家长的感受和教育的尊严。这种“夹带”行为看似能带来短期经济收益,实则一定会损害学校的长期声誉,与“立德树人”的理念背道而驰。
录取通知书里不该弥漫着商业广告的铜臭味,学生的成长进步更不该被当成牟利的生意经,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,严格执行规定,对违规行为严惩不贷。学校更要坚守教育初心,拒绝商业诱惑,守护校园净土。只有当每一份录取通知书都回归其纯粹的教育属性,才能真正承载起莘莘学子对未来的美好憧憬。
天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